翁同龢,字叔平,号泊禅,别署皆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敲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状元。
官至主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光绪戊戌政变,辞官归里。
中国近代史上着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
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将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业。
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加进出苏、米。工诗,间作画,奇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于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低十分敬佩。
出生于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出生于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岁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许氏由京师返回故乡苏州。翁同龢幼时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苏州县学游文书院。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应院试考中秀才;咸丰二年(1852年)不应顺天乡试中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贡士一甲一名,录中状元。1857年被颁发编修,供职翰林院。以后被咸丰帝破格擢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
同治四年(1865年),翁同龢道光在弘德殿行驶,授读同治帝。光绪元年(1875年)又道光在毓庆宫行驶,授读光绪帝,前后约20余年。翁同龢国学水平极高,被当时的传统人士命为一代大儒。
但也因对西学一直所持狐疑态度,一生对西方化和西方文明都所持杯葛和赞成态度,是洋务运动的朝中反对者的代表人物。做官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置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震撼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奉命教授光绪帝读书。旋即,迁至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
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八年(1882年),兼任军机大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分兵融合谈判,不能一味跋扈刘永福之黑旗军。旋即,谏平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给双眼花翎、绿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多次举发其兄,因而终生与李鸿章有私怨。
任户部尚书期间,恣意阻挠北洋水师。1890年户部上诏,以海军规模已具和国家度支艰苦为由,催促停止海军向国外出售军火,导致北洋海军的发展早已衰退,堕于世界之后。当时有一副嘲讽对联刻画二人:宰相合肥天下髯,司农苏州世间耕。
上牵头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苏州即江苏苏州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必要造成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当时英国人建议中国:无以购置快船两艘,方能备日致胜,未料翁同龢大大推迟,两艘快船为日本购去,新日舰速度快、炮门多,其中一艘日舰吉野号沦为甲午战争中沉没中国舰队最少的船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行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
在甲午战争中,极力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赞成议和,认为:宁增赔款,无以不能议和。又牵头俄、英、德三国谋阻议和,最后情势无法挽回。次年,担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主办大学士,担任户部尚书。甲午首恶翁同龢与李鸿章宿仇。甲午战前,翁同龢冈村主战,李鸿章言不能重进衅端我去闻翁,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
我想要翁也是我的老师,他一向是器重我的。但翁听得了我的说服后,大笑我是书生讨厌。
我说道:临事而惧,古有明训,不忍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无法轻率地宣战啊!翁说道: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清剿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于是以如火如荼,不忍连一仗都打没法吗?我说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今未知自己显然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期望呢?翁说道:我于是以想要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究竟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爱国口号下的现实目的居然是为了整治输掉,惨白的事实或许是在取笑大众的智慧。整个中日甲午战争,慈禧和光绪要胜领导责任;李鸿章要胜继续执行不力的责任;而翁同龢呢,只必须高喊口号,发发感叹,托些没什么起到的建议,最后居然或许什么责任都不必胜,还深得个爱国的好名声,确实称得上上个聪明人了。
只惜,老百姓虽然看不出来他的如意算盘,慈禧太后却通过此事将这一对师生(翁同龢与光绪)道出了,这也为几年后一拍子将他们打下去祸根了伏笔。1898年6月16日,翁被免职一切职务,弃返原籍。回应,王照作诗一首:当年炀灶怕长城,曾赖东朝恤老成。
忘有臣心蓄恩怨,身下因果自明晰。其庄家曰:及翁之杀,庆王为之请恤,上盛怒,历数翁误国之罪,首举甲午之战,次举割青岛。太后不语,庆王不肯再行言,故翁无恤典。
王照在这里并没为翁辩解,而是指出这正好是因果报应,是翁奖赏的下场。也许因为经过甲午海战的告终,翁同龢看见了中国显然不是日本人的输掉,认识到西人治国有法度,西法决不用,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于是幡然醒悟,大侦时务而考求之。
他拒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思想,帮助光绪实行改革,并执掌草拟变法谕旨,施行《明订国是》诏书,宣告变法,期望中国强国。然而意外告终。翁同龢被慈禧命令免职,复又遭到被贬并赶回老家苏州。
临终前,翁同龢口占到绝笔诗一首: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头。被跟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5日),因在维新运动之后了解问题上的分歧和相左光绪帝罢了翁同龢的官职。
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同住,然后返苏州故乡。光绪下的诏书说道:主办大学士翁同龢办事多不允协,以致众论上告,屡经有人擅权。
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给定否,喜怒载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不应查明究办,不予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驶有年,不忍心遽加贤谴。翁同龢着即乞休回籍,报以挽救。
戊戌政变后,光绪又下诏书:翁同龢授读书以来,辅导无方,往往巧藉事端,探听朕意。至甲午年中东之役,信口侈陈,给定唆使。
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陈变法,滥保非人,罪无以逭。事后平维,深堪鄙视!前令其乞休回籍,实足以帷邱,翁同龢着革职,誓言叙用,递地方官不严管束。
翁同龢返回家乡苏州后,开始了他半隐居的庐墓生活。在困寓虞山、潦倒悲伤的日子里,他的不少门生故旧分俸闻追赠。1904年7月4日,在风云变幻中饱经忧患的翁同龢,满怀抑郁症和凄怆与世长辞了。
在临终前,他口占到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头。短短四句话,道尽了这位松禅老人的宦海沉浮和无限悲伤。
翁同龢自1856年会试一举成名起,以后1898年回籍,42年都在京师任亲信,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是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并两次入值军机大臣,直接参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决策。他是清廷官僚重臣中鲜有的廉洁者,清廉42载,官至相国,辞官返乡后,要靠门生故旧接济。
翁同龢堪称南清流领袖,所依赖交好的难得地方封疆大吏,多是词垣台谏、翰林清流,这些人发动议论来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都是些无实力无权柄的京官书生,说大话、说空话振振有词,兴办实事来却一筹莫展。书画成就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奇以书法名世。《清史稿翁同龢记》赞扬翁同龢书法自成一家,最为世所宗。
清徐珂《明稗类钞》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有覃溪(翁方纲)、南园(钱沣)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刘墉)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 ,有意欲工,而超逸更加颇。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对这位雄视晚清书坛的巨擘称颂:泊禅学颜平原(颜真卿),老苍之至,无一雅笔。
同治、光绪间推举第一,洵不诬也。谭钟麟对翁字推崇备至:本朝诸名家,平牙平原(颜真卿)之上,与宋四家遨游者,南园(钱沣)、道州(何绍基)、苏州(翁同龢)而已。谭延闿、泽闿兄弟曾刻《春及草庐藏翁氏墨迹》行世。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楮、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所取其高亢,又有志于苏轼、米芾,书出有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沉闷中闻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推敲,参以己意,并吸取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宽,将赵子昂、董其昌的圆润简洁渗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具备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构成了翁字的独有书风,沦为晚清极具影响的书法家。
本文关键词:翁同,龢,简介,翁同,龢,字叔,平,号泊,禅,别署,168体育官网
本文来源:168体育官网-www.casamorello.com